为主成为改变的带动者

亲爱的代祷同工, (为主成为改变的带动者)

改变有很多种,有一种改变是出于人的无可奈何;比如一群在监狱里的囚犯在接到典狱长的命令之后改变他们一些不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他们的改变是必须的,而且会很快也很彻底,否则这些囚犯就得受惩罚;这种改变是被人控制的,是在规定之下发生的,就好像一台机器被改装成不同的样子和功能。

一棵被移植的“萬年青”

亲爱的代祷同工, (一棵被移植的“萬年青”)

伟苓喜欢在客厅里养室内植物。刚开始养室内植物的时候,每次在朋友家里看到有好的室内植物,她都想种。有一次我们到一位弟兄姊妹家看到他们种的“万年青”养的很棒,不仅叶子是油油绿绿的,而且长了很高,所以就向他们要了一棵,好像【挖角】那样从朋友家的盆里移植一棵小的带回家养,没想到养了不到几个星期那移植来的万年青就枯干死了。问题出在哪里呢?

哇塞,开始动起来了

亲爱的代祷同工, (哇塞,开始动起来了)

过去两三星期写的这六篇风气转变的文章所讲的是风气转变的理论和圣经根据。谈了理论之后,有人问到风气转变实际的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形呢?任何一个转变都需要时间也需要有过程,就好像我們都知道人的成長是有過程的。

圣经里有风气转变的例子吗?

亲爱的代祷同工, (圣经里有风气转变的例子吗?)

圣经有不少地方提醒信徒不要受到信主之前的“世俗小學”影响(加拉太書 4:3),保罗更是警告信徒要小心不要受到那些影响“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歌羅西書 2:8)”。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最近我在博客文章所写的「风气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促成「风气的转变」的作法会不会太世俗化了?甚至还有些人会感到我可能太看重MBA的知识而非坚持在圣经的教导。他们认为这些知识对教会对小组不仅没有用处的,也会把世俗化的做法带进教会团体。真的是如此吗?

风气改变启动者的特点

亲爱的代祷同工, (风气改变启动者的特点)

来德国旅游的朋友会发现两个比较特殊的现象。第一个现象是一踏进出柏林机场的大厅你会看到这里抽烟人的比率特别高,尤其是女人抽烟更是到处都是;另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很多住在德国的人(也包括住在柏林的华人)一张口说话你会看到他们少了几颗牙齿。头一个现象很容易懂,因为德国(或欧洲)整体的环境比较压抑,再加上德国人的民族性本来就很自我压抑,所以抽烟的人很多;但我搞不懂为什么这里很多人(特别是男人)会少几颗牙齿呢?

那些能改变风气的人

亲爱的代祷同工, (那些能改变风气的人)

一个能促成風氣改變的人一定是有領袖能力的人。受到许多负面的例子影响,一般人容易被“領袖”或“領導”的称呼和頭銜給嚇倒因为我们认为那些人有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而且他们通常会造成团队的问题。其实这是误解。那些有能力来改变风气和环境的人和你我所理解的“領袖”或“領導”是非常不同的!

刻意去培养好的风气因素

亲爱的代祷同工, (刻意去培养好的风气因素)

城里的人都渴望有种菜的体验。岳父还在世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和我们住在一起,因为家里的院子很大,所以他在后院开了菜圃种韭菜。他从除去杂草开始,搬开石头把那块地挖了很深,然后用带有肥料的土填上去,最后才撒上韭菜的种子。

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

亲爱的代祷同工, (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

小时候常听到大人用“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来形容一个没有爸妈在边上特意教养而长大的孩子,那些孩子就好像“走地鸡”(就是那种不是在笼子里用饲料养的野地鸡);这种鸡没有人饲养,所以需要在野地走来走去找各样可以吃的东西来喂饱自己。有一天主人突然想到那些鸡(或孩子),就到处在外面把牠们找回来时,居然发现这些“家伙”还长的蛮大,也蛮健康的。

到底是谁在影响这些人?

亲爱的代祷同工, (到底是谁在影响这些人?)

一般大学会要求剛進大學的新生都住学生宿舍。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和外人住在一起。我那时的大学宿舍通常一个房间不是住四个人就是住八个人。当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如果有个房间有打麻将的习惯,不会打麻将的新生在这房间住一学期之后就变成打麻将高手了;如果这个房间的人有看武侠小说的习惯,一个从来不知道武侠小说是啥的新生一学期之后也变成金庸迷了。

让人在查经中感到“宾至如归”

亲爱的代祷同工, (让人在查经中感到“宾至如归”)

星期五晚上有个小组在我们家查经,来了十几位弟兄姐妹。伟苓做了一大锅(不是一锅,而是一个大锅因为有些人会喝七八碗)“海鲜粥”,这是前一天就开始炖熬的。她这道海鲜粥在柏林弟兄姐妹当中是很有名的,吃过的人都很喜欢;但每次有人问这粥是如何做的时候,伟苓却讲不太出来因为那是用她【自创秘方】调制的,每次放的调料都不太一样,但里面有一个原料是一样的而且放了特别多 – 那是我们的爱,希望每位来查经的弟兄姐妹有个“宾至如归”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