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

亲爱的代祷同工, (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

小时候常听到大人用“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来形容一个没有爸妈在边上特意教养而长大的孩子,那些孩子就好像“走地鸡”(就是那种不是在笼子里用饲料养的野地鸡);这种鸡没有人饲养,所以需要在野地走来走去找各样可以吃的东西来喂饱自己。有一天主人突然想到那些鸡(或孩子),就到处在外面把牠们找回来时,居然发现这些“家伙”还长的蛮大,也蛮健康的。

在野地里长大的鸡的确会比较好,所下的蛋是属于有机的也是自然的(Bio或Organic),而且肉质也比较好吃。理所当然的这种鸡和鸡蛋在超市里的价钱也一定会比较贵一些。你认为自己家的孩子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养,既省力又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可惜的是“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和“走地鸡”是不一样的结果。

没有一个称职的父母会用“放在垃圾堆里”的方式来养育孩子。一般父母亲都是刻意去培养自己的孩子;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就喂最好的营养品(甚至国内的亲戚朋友还会请你从德国邮寄德国奶粉回去),孩子稍微大一点之后就送他们去学钢琴,踢足球,学跳舞,学骑马(最近接到朋友从中国来的电话,他们暑假要把女儿送到美国加州骑马学校去住三个月);等到进了大学又鼓励他们到学校课后团体或组织里透过各样活动来学习管理和领导,有些父母亲更特意地让孩子去礼仪学校学习如何在正式场合里有合宜的穿着,谈吐和应对的仪态。

请问“在垃圾堆里成长”和“刻意培养”,哪一种方式养大的孩子会比较好呢?你我的确有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看到几个超优秀“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你也可能碰到一些刻意培养的孩子就好像刘备那扶不起的阿斗老是无法成大器;但我们要承认那些只是特例;总体来说经过父母亲特意培养的孩子应该会比在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要好很多。

这篇文章不是在讲如何养鸡,或教大家如何来教养孩子,但小组的牧养和带领在观念和做法上与那些是类似的。带领小组就好像“养鸡”或“教养孩子”你可以刻意去培养,你也可以无为而治,让小组“自供,自给,自养”。我相信一般的父母亲是不会用“放在垃圾堆里”的方式来养育自己的孩子;但你会非常惊讶地发现有很多的小组甚至教会就像“走地鸡”不是同工刻意牧养的;因为一般带领同工一方面没有“刻意”培养小组或教会的观念,有些人即使有这种观念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刻意”来牧养一个小组。

要能刻意培养孩子(小组或教会)首先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华人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好像在室内养花,我们需要有好的室内环境否则花不太可能会长好,比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阳光很重要,但这些构成了室内花草的成长环境;但你是否能清楚掌控这些环境因素呢?同样道理要能让小组健康地成长,你要知道小组目前是处在哪样环境里,你清楚小组有哪些影响她的环境因素吗?

或许我们应该问自己,身为小组的同工或小组长或小组家长(就好像孟子的母亲),你我是否有想到为小组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呢?小组的风气和文化其实就是小组成长的温床,也是小组能被牧养的环境。就好像称职的父母亲需要掌握孩子成长的环境,以至于他们可以对症下药来刻意培养孩子;在牧养小组或教会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对牧养的环境有这样的敏感度。

很遗憾的是很多小组同工对小组风气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他们认为这几篇博客文章所介绍的是“新发明”(对一些人可能是新观念,但这个观念和做法不是新发明,它在企业界和教会界存在几十年了)。也有一些人对此的态度是什么“小组风气”,“小组文化”,这些说法都太花哨了,也实在很难让人懂。

面对你我不知道的新观念或不同的做法是不容易的。不想或不愿意面对新观念,或很难改变自己看法和做法的人耶稣当年也常遇见过,所以他会说人喝习惯陈酒就不想喝新的;那些人總說陳的好(路加福音 5:39),难怪耶稣会说“新酒必须装在新皮带里”因为耶稣带来新的生命,而新生命是需要用新皮带来承受的。

好的新酒以及那些合圣经原则的新观念或新做法是灵里敏感的信徒常常碰到的,但我们需要有新皮带来承受这些。那些有心事奉神的弟兄姐妹,神必然会为他们预备新的皮带来接受以前无法面对的一切。这也是伟苓和我从生命改变之后,一路想要事奉神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渴望自己的帐幕被扩张能常常装入新酒!

我一向很佩服孟子的母亲,倒不是她搬了三次家,而是她知道哪样的环境是好好的,是適合她的孩子;否则我们搬了十次家也不一定能让孩子得到好的成长。你知道哪样的环境适合小组的培育和成长吗?你希望自己在哪样的环境里来成长呢?可是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你知道你目前小组所处的环境吗?也只有知彼知己才不至于在成长中被撞了头破血流。

接受新观念是不容易的,但很感谢神有不少教会同工读了上篇文章“到底是谁在影响这些人?”之后,开始对自己的教会或小组风气和文化敏感;甚至有些教会的同工来信说他们小组几位主要同工准备有些脑力激荡的机会来分析小组目前的风气和文化,以至于他们能找出一套适合小组或教会成长的风气因素使小组能有效地成长。以下我举一些常见的小组(或教会)的风气文化供大家参考。

在一些小组或教会可以看到好的风气文化例子。

小组很温暖,你一进到这小组很快就有人来和你打招呼,让你感到不拘束;
令你惊讶的是,回家之后居然还有组员打电话来问候你,让你感到好像与他们认识很久那么的温馨;
小组的敬拜让你感到他们不仅是在敬拜神,而且特别能令你感受到神的同在;
小组的查经非常能持守真道,很能把握住神话语的真义;
小组在查经时很生动活泼,不仅是在查考圣经他们也有很多应用的讨论;
小组在查经时很多人会参与分享,而且他们的分享都很透明,甚至不少人会讲到自己最近不小心在心思意念上的跌倒;
小组很有同理心,能真实地与哀哭的人同哭,能与快乐的人一起高兴;
小组虽是属灵的团体,却很有组织化,组员对小组长或小家长有很好的配搭;
小组除了圣经的查考,也很注重祷告;在聚会中常为有需要的肢体来祷告;
小组很注重一些其它的属灵操练,比如常有禁食和神话语默想的操练;
他们虽然很属灵,但却很能生活化地活在人前,也能真实地面对世界;
小组组员很能顾到开放家庭,每次聚会结束大家能一起把场地打扫干净;
小组里你可以感受到小组对新同工刻意的培养,你也可以感到到资深同工的谦和,愿意把机会让给新同工;
小组不仅查经时很火热,平时和周间肢体之间也常有关怀和互动;
虽然成员之间的连结关系很深,但小组也能一起来配合教会的事工和需要。

一些不良的风气文化例子。

小组(教会)里彼此之间冷冰冰,你会感到与他们有距离;
小组组员对属灵事没兴趣,他们来查经也是很勉强所以老是有以些人查经快结束时才来,因为他们只希望来参加点心时间的聊天;
小组有常态性迟到的习惯,聚会时组员都是姗姗来迟;
小组查经之后,你可以看到一群“老人”情愿自己聚在一起聊天而不想去和新来的人打招呼;
聚会一结束大家不愿意打扫场地就急着离开,所以谁愿意开放家庭谁就倒霉;
查经的内容生硬晦涩或太学术化,让人越听越迷糊;
在查经的过程你可以明显地感到那些新人或福音朋友被冷落;
小组太自我化,失去了国度观也不想与基督的大使命有份;
小组中很少听到组员的生命分享,即使有些分享也令你感到这些人在分享中高举自己,或很不透明也不真实;
在聚会时你发现组员对查经没兴趣,大家都在等查经后的点心时间;
小组里常听到“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言闲语,喜欢勾心斗角批评或论断;
小组查经之后,彼此之间就没有任何关系,一直到下回再见面才有互动;
小组里明显有权力斗争,你看不到新人在事奉(带敬拜,带查经,带分享);
小组和教会之间的关系有很深的鸿沟存在;
小组里的人都只愿意动口讲,而不愿意动手来事奉;
小组非常不愿意参与教会的事工,即使是轮到他们来主日事奉,往往只是小组家长一人出面来事奉;

等大家都整理出自己的小组目前所处的环境因素,下篇文章会讲到如何刻意来培养出好的小组成长环境因素;然而同个时间你我也需要面对已经形成的不良的小组成长環境因素,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改变这些;這是下下篇會講到的。請待續。

在主里爱你们,一起在神国同工的伙伴

徐立, 伟苓 www.cccberlin.or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