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的牧养关怀

亲爱的代祷同工, (小组的牧养关怀)

教会与一般的世俗团体有许多不同的点,比如,教会有神的同在(世俗团体与神无关),教会是神的子民聚集的地方(世俗团体是人的聚集),教会是教导人认识神了解神的地方(世俗团体是为了人的好处而聚集),教会是反射神荣耀的地方(世俗团体是显出人荣耀的地方). 还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教会应该是有人牧养的因为神是我们的大牧人所以祂把牧养的责任托给了教会,这是一般的世俗团体所没有的.

一个因着事故失去了爸妈的家庭,孩子是很可怜的. 他们整天就鼻涕挂着满脸; 衣服从爸妈不在后就没洗过了; 孩子有一顿没一顿的到处找东西吃;他們之间还常常闹情绪甚至彼此斗; 出了问题只能自己吞到肚子里反正也不会有人关心. 一个没有人牧养的小组,或教会也是如此,里面的人就好像是一个流落人间的王子,他们甚至比世人还要可怜就像耶稣在馬太福音9:36形容的[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教会与小组需要有牧养与关怀,我们见过有些教会因着种种原因没有牧者,但是他们有相当好的小组事工,透过每个小组的牧养的关怀,教会里每个人都可以被照顾,被喂养,得安慰. 其实小组就有[教会]的功能,小组就是基督的身体,教会中每个小组合在一起是个更美的身体. 所以小组中有肢体关怀与彼此的牧养功能的存在是证明这个是活的[有机体](Organism),而非只是个死的[机構](Organization).

了解了[有机体]与[机構]的不同,所以教会中,小组里的牧养事工不应该是全时间牧者一个人,或是教会中少数人所能承担的责任,那不仅不合圣经的原则,也是不实际的,因为牧师是需要面对全教会的人,也包括许多的小组的需要. 在一个超过八,九十人的教会,牧者是需要花很大的心力才可能深入每个会众的生命去了解他们的,超过一百人的教会就更难了.

在一个教会全时间事奉的牧者是蛮辛苦的, 他们不仅是要解决人的疑难杂症,许多的突发事件,就好像医生一样,每天都会有病人出现,他们还需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种种矛盾,同时他们也需要面对自己的难处与生命上的学习,所以这些牧者需要靠从神那里来的恩典得到能力,精力来面对那么大牧养上的需求.

所以如果教会没有小组事工,牧者会更很辛苦的,他们也很难面面顾到会众的需要. 比如,有一天早上,我们有个小组同工(姐妹)来,伟苓需要被辅导她,鼓励她; 接着中午我又到一个餐馆去会一个19岁的年轻人,请他吃饭,与谈谈他心里的话,也趁这机会门徒训练他; 晚上,我们又一起去遣送站小组与弟兄姐妹一起查经.

看到我们的事奉是那么忙,你们会以为我们在柏林教会担当了所有的牧养责任,事实并不是如此的. 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一件事,上段所举例的我们在这里一天的事工情形只是这里需要的极小一部分. 柏林教会今天之所以能运作,能成长,那是因为我们的小组承担了许多小组层面的牧养的责任,我们只是配合他们来牧养群羊.

牧者的主动参与牧养与群羊的关怀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能因有小组的存在他就不做牧养了. 在一个有小组事工的教会里,全时间的牧者可以与小组的同工一起配搭来牧养,让小组同工与弟兄姐妹自己负责小组内平时彼此的关怀,教会的牧者来顾到小组同工的需要,以及小组中不能处理的牧养需要,与一些特别事故. 在柏林两年多,我们与小组,小组同工,以及教会执事同工也培养出这方面牧养的默契了.

一个正常的教会是会有许多小组不能处理的牧养需要,与一些特别事故发生. 比如,我们在教会中常会碰到夫妻的争吵的问题; 弟兄与姐妹的感情纠纷; 重病肢体的关怀需要; 有忧郁症弟兄姐妹的处理; 小组同工彼此之间的矛盾; 小组长自己的属灵与感情上的需要; 异端的出现; 传销问题的发生, 这些都应该是由牧者从教会的层面来介入,帮助小组长与小组同工免去这些牧养,关怀与辅导上的难处.

也有些教会的小组事工只有平时的查经活动,他们没有小组层面的牧养关怀. 这当中有些教会是期待牧者来牧养关怀,也有许多这样的小组是没有牧者. 一个小组如果只有查经而没有平时的牧养与关怀的功能,小组不论是在人数上,或是小组成员生命都不会有太大成长的空间. 事实上许多弟兄姐妹告诉过我们如果小组只有查经而无牧养关怀,他们情愿在家里从基督教的网站来灵修.

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的牧养与关怀是最有效的,因为也只有小组的成员最清楚小组里每个人的需要,而且成员自己之间比较会有认同感与信任感. 所以,牧者或教会层面的牧养与关怀永远不可能取代了小组自己的牧养与关怀,就好像我们可以吃很多补药来保养身体,但是如果我们的身体自己不能起新陈代谢的作用,补药所能带来的帮助是很有限的.

一个健康的小组是他们有自己的牧养关怀,再加上牧者的投入,这样就能相辅相成,带出[爱网重重]的效果,就好像一个健康的家庭,应该是除了爸爸妈妈给的爱以外,还有弟兄姐妹彼此之间的接纳与爱,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是最有安全感的,因为他们经历两个不同层面的爱与接纳.

许多小组很难兴起新的小组长,是因为他们对小组长责任的要求太高了. 这些小组长既需要负责小组的行政工作(安排组员带敬拜,带查经,带点心,带孩子,带新人,…),他们也需要开放自己的家庭让小组来家聚会,还要再负责所有的小组牧养关怀,这种要求是极度不合理的,也不是一般人做了到的.

所以,小组里的牧养与关怀也不应该是小组长一个人,或少数资深同工的责任. 也只有当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能一起投入牧养与关怀的时候,小组的牧养与关怀才可能完全,否则那些肯花心力做牧养关怀的小组长离开了,整个小组就立刻掉进冰窟了.

当小组(或是教会)的牧养关怀是由一个人或少数人来担当的时候,牧养与关怀就呈现[星型]扩散状,也就是[一个人面对许多人的需要]. 好的牧养关怀的模式应该是[爱网重重]的密集联合状,也就是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能主动地关怀其他人,他们自己也在这当中也接受从小组中许多人来的关心.

牧养关怀只可能在彼此之间的关系建立之后才可能发生的,因为牧养与关怀是需要进到人的生命才可能有果效的,表面上的关怀是不会搔到人的痒处. 伟苓与我常到弟兄姐妹甚至福音朋友家中去探访,我们发现[探访]是个很好的牧养与关怀管道.

也只有在家里,一般人才会打开自己. 可是到人的家去探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当你还没接纳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不会请那个人来你家的,所以一般的人是不太愿意邀请人到家里来的,他们通常会很客气地回绝你到他们家探访的.

虽然是不容易,可是家访在牧养关怀上永远是值得的,家访很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特别在目前这冰冷的高科技(电话,互连网,电邮,视屏)世代,人与人之间是更需要面对面来交流了. 我们这里的许多姐妹常常在人有需要时,带着自己孩子搭着地铁到那些有需要的人家中来探访,来帮忙煮饭,照顾孩子,这就是小组的牧养与关怀,只有真诚的爱与接纳,没有高言大智.

千万不要把[家访]当成无可奈何的工作,很勉强地做. 在家访时,我们通常很少谈事工,更不常谈教会的需要,家访的目的就是有机会能彼此认识,了解. 我们华人尤其是个讲求[关系]的民族,没有关系就办不了事,关系建立了,信任感就有了,办起事来就不同了. 在彼此的了解与接纳中,基督的爱才能渐渐地在我们当中显得完全,然后就看到事工如[水到渠成],很容易成就了.

不过除了家访,我们有许多的关怀与牧养是透过电话来做的. 今天的教会已经不在是五,六十年前[社区教会]的形式,那时大家都住的很近了,而今天大家都住的相当的分散,所以这世代的牧养关怀的方式也与那时是很不一样的. 但是透过电话的牧养我们几乎可以拿掉地理上的距离,而且因为大家都熟了所以电话上几乎可以无话不说,也可以在谈到重点时,两人一起祷告.

牧养与关怀不仅是用探访,或电话,也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线状]关系的建立; 牧养与关怀是全人的,是全面的,是可能会有误解,有摩擦,是有交集的. 我很喜欢箴言27:17那种传神的形容[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臉)也是如此],特别是那句[磨朋友的臉]更是常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当中.

除了小组一起查经聚会,牧养与关怀也可以透过平时办活动; 假日在一起聚餐; 主日整个小组一起事奉来培养成员彼此之间的默契与了解,在这样亲密的关系中使小组在爱中被建立(比如,若歌教会主日福音班办的很好的原因是因为教会把福音班的责任交给小组轮流来带,这种安排让整个小组动员起来一起配搭事奉).

牧养与关怀是肢体生活很重要,也是很自然的一部分. 当教会或小组出现危机时是蛮令人紧张的,但那也是激起弟兄姐妹彼此来关怀的机会. 我们见过不少的小组有一段时间大家不冷不热,但他们在经历过小组成员的重病,失业,婚姻难处,家庭问题后,所有的人开始[活起来]了,他们能彼此关心,问候,守望相助.

所以在小组的牧养与关怀中,碰到危机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危机的处理常常会令小组同工手忙脚乱. 有不少的危机其实是神允许的,为了要让我们体会到肢体生活的重要性,神会带领我们把危机变成转机假如小组愿意靠着神走过这样的环境.

牧养与关怀不应该是个目的,重要的是透过这些让小组被建立. 所以,小组存在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查经,小组生活应该是全面性的,该属灵的时候,属灵; 忧伤的时候,大家一起承担,该轻松的时候,轻松,如羅馬書 12:15所说的[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大家能聚在一起吃火锅,包饺子; 一起帮助有需要的人(比如,帮人搬家); 大伙一起走过人生的高峰低谷,在这过程中,当小组里人与人的关系被建立时,神就能在我们当中做那奇妙的建造工作.

你有小组生活吗? 你曾尝过小组生活的美与善吗? 盼望你有自己的小组,更盼望你在小组中有机会牧养关怀其他人,你会发现在同时你也得到了安慰,这就是小组生活的奥秘,因为有神在其中.

在主里爱你们,一起在神国同工的伙伴

徐立, 伟苓 www.EuropeForChrist.or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