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恩的迷思 – 太情绪化了

亲爱的代祷同工, (灵恩的迷思 – 太情绪化了)

很多人说灵恩聚会令他们受不了的地方是敬拜时间太长,也太情绪化了,不仅有各种的打击乐器,而且声音特大. 他们认为这种情绪化的敬拜就是灵恩教会的特点. 而且,一个传统教会如果也想要在主日敬拜时用乐器,或是麦克风开大声一点(难道你没有发现这个世代的年轻人喜欢把音量调得很高吗?), 有人就会认为他们想走[灵恩]路线,这真是如此吗? 在敬拜时的情绪流露就是灵恩派的表徵吗?

[情绪化]这三个字对大多数的华人来说是负面的, 因为华人比较不喜欢将情绪表现出来. 在教会中,[情绪化]是更要不得的事. 耶和华我们的神只有一位也就是圣经中所记载的那位,但是在每个人灵里的深处我们所了解的那位耶和华神,会与圣经中所讲的神有一段距离的,因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背景,我们的个性,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很自然地会融入我们的神学观,而影响我们对圣经的了解.

几乎每个非裔(黑人)教会的敬拜都好像过嘉年华会那样的热闹,会众手舞足蹈大声赞美神,看到他们的敬拜你根本就坐不住,不是因为太吵或太乱,而是他们的敬拜会使你被感染,被激动的也想跟着他们来敬拜这位万王之王, 甚至连他们的主日信息都很热闹,因为台下的会众会与传道人的信息有许多的互动,比如,当传道人讲到人有罪时,他们底下就会有人大声向神回应 -(是呀! 神,我们有罪,请祢救我们).

我们不能说每个非裔教会都是灵恩教会,这样讲就容易以偏盖全了. 同样道理我们也不能说灵恩派的教会,他们的敬拜就一定是很情绪化的. 来洛杉磯,主日聚会时伟苓与我喜欢去[道上教会](傑克.海福德牧师Jack Hatford-诗歌Majesty的作者). 他们是属于灵恩派四方教会[Four-Square Church]系统的. 进到那教会你很快的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穿着打扮整齐,敬拜过程有时会有诗班,他们的敬拜是轻快的,但是其中一定有一首是古老的诗歌. 与他们在一起敬拜会令人感到整个气氛如同大伙在天上敬拜,他们时间的掌控与敬拜的气氛甚至比一些传统教会还要[稳重].

所以,我们实在不能用[情绪化]来代表[灵恩派],或[灵恩教会]. 我们顶多能说或许是灵恩运动将人里面压抑的情绪给解放了. 我们的情绪容易被压抑,也容易受伤,一旦我们的情绪受了伤,我们很自然地会像蜗牛被小孩欺负过一样会躲到它的壳里面,久久不肯出来. 所以大多数有灵恩的聚会,或灵恩教会的敬拜都蛮情绪化,与他们在一起敬拜你可以感受到会众真情的流露.

而且我们的情绪也会受到我们家庭环境与民族性的影响,在一个在严厉家庭环境长大的人,他所了解的神是严厉的,如旧约所读到的. 在一个被接纳被爱的环境长大的人,他所知道的神是大有慈爱与恩典的; 带着我们华人内敛的个性来到教会,我们很自然地认为教会是个应该要庄严的地方,所以我们的态度要严肃,你忘了皇帝上朝廷时,文武百官要严敬吗? 在这位万王之王的面前,我们那敢不敬畏呢?

神造人的时候,给了人情绪(否则我们成了木头了),只是因着罪性,所以人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可能会带有罪性的成分,比如人在怒裏帶著恨; 喜裏面帶著驕傲; 哀的裏面帶著苦毒與怨; 樂的裏面帶有興災樂禍; 这也是为什么情绪化对一般人来说是负面. 人情绪的这种负面影响也容易影响教会对敬拜的看法.

行为科学家说人有七种情绪 – 喜,怒,哀,惧,爱,恶,欲. 从福音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身上这七种情绪都有,他也常常在公众场合表露他的情绪,但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在情绪中犯罪. 比如在路加福音10:21我们看到耶稣的高兴(喜); 在约翰福音2:13-15他很生气(怒); 在路加福音19:41与約翰福音11:35我们看到耶稣的哀伤(哀); 在馬可福音14:32-34我们看到耶稣的驚恐(惧); 在馬可福音10:21看到耶稣的爱人的心(爱); 在路加福音13:31-32我们看到耶稣清楚的表露出他的厌恶(恶); 在約翰福音4:6-7我们看到耶稣也有需要(欲).

也只有圣灵能医治释放我们里面被压伤压抑的情绪,让我们走出来. 当人的情绪被解放了,人就比较容易到神面前,与神真诚的面对面來敬拜,倾诉,感恩. 而且,灵恩运动所带出来的敬拜赞美的短诗,很多人都喜欢唱,而且很容易唱,也很容易记住因为歌词很简单,但是许多保守人士认为目前敬拜赞美的短诗太没有属灵深度了,他们认为还是那些17,18世纪的诗歌比较好,因为那些老诗歌的歌词本身含有丰富的属灵意义,反应出作者的属灵历程,而且有经文的根据.

两派人讲的都有道理,只看你站在河的那一边来听. 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有深度也表示它的推广性与接纳性会比较难. 在今天这种极度快速与改变的世代,能够专一而有深度的学习是比较不容易的,所以大多数人的学习倾向很自然的都比较是[广,但是浅]. 我们需要实际地去想,这世代有多少人的属灵深度够,而且也有足够的文学修养去欣赏那几世纪前的文学艺术诗歌呢?

老的诗歌与敬拜赞美短诗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会众唱老的诗歌的时候,会令人感受到敬拜那位高高坐宝座上神的一股庄严气氛,而短诗却令人感受到我们能进到神的面前直接,亲密的,来敬拜神. 所以,有人说那些老诗歌唱起来给人的感觉是一群信徒在地上向天上的神来敬拜[Worship about God], 而短诗却能让人打开情绪让人进到神面前来直接敬拜神[Worship God].

主日敬拜时应该要有那样的格式才是合圣经,讨神喜悦呢? 我找遍了圣经也无法找到一个正确的,对[万国万民,各种背景文化的人]都适合的[标准敬拜格式]. 我只看到几个重要的原则,比如神不喜欢人心口不合一的敬拜; 神不喜欢外表形式化的敬拜; 神不喜欢人在罪中敬拜神; 神不喜欢人在彼此不接纳,彼此歧视中来敬拜神; 神一点都不在乎人用那种方法那样乐器, 神喜欢人以心灵与真诚来敬拜祂.

所以在旧约圣经中我们常看到人在神面前极度开心带着情感的敬拜, 比如,诗篇150篇的记载 –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他!在他顯能力的穹蒼讚美他!要因他大能的作為讚美他,按著他極美的大德讚美他!要用角聲讚美他,鼓瑟彈琴讚美他!擊鼓跳舞讚美他!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用大響的鈸讚美他!用高聲的鈸讚美他!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当大卫清楚了神心意之后,他在神面前以一国之君的身分,真情的跳舞極力的讚美神,对大卫来说能在神面前真情流露的敬拜是讨神喜悦的,可是他情绪化的敬拜会不会使今天很多人跌破眼睛,甚至像米甲一样看不起他呢? 撒母耳記下6:14,16 大衛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城的時候,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裡觀看,見大衛王在耶和華面前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

在新约里我们看到耶稣也能接受人在他面前敞开心,尽情的敬拜. 如我们在路加福音19:37-38所看到的 – 將近耶路撒冷, 正下橄欖山的時候, 眾門徒因所見過的一切異能,都歡樂起來,大聲讚美神,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

不过我们也不能就因此认为神的子民在神面前的态度都是如此的轻松开怀,从出埃及记19:16-18我们看到人在神面前是轻慢不得的 –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神,都站在山下。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動。

甚至与耶稣那么熟的使徒约翰年老时在拔摩海岛上看到主基督的时候,他的态度是何等的敬畏 – 我一看見,就仆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他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

你们认为人敬拜神时应该严肃,还是可以情绪化呢? 到底神认为我们敬拜时应该严肃,还是可以情绪化呢? 你喜欢那一种形式的敬拜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不同的形式中,还能彼此接纳呢? 我不喜欢太吵闹的敬拜,我也怕那种长时间静静无声等候神式的敬拜,但是我爱他们,也接纳他们的敬拜方式因为那是最适合他们的形式.

许多来访的来宾很喜欢柏林教会的敬拜,他们说柏林教会的敬拜在庄严中,带着释放. 我了解他们的意思,因为我们教会是在高大的哥德式教堂聚会,哥德式的教堂本来就给人一股庄严的气氛,这也是当初哥德式教堂建筑的目的. 透过建筑物(教堂里面的顶端好像众天使的翅膀一片一片的)带出来人在庄严的神面前敬拜的气氛.

但是,我们用的诗歌是短诗,很多是轻快的调子,而且每次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诗歌是大家都会的,弟兄姐妹敬拜时有举手,也有没举手的,每个人都可以以带着自己真实的那面来到神面前敬拜,所以进到柏林教会的主日敬拜好像在大海中漂盪了一星期的船回到可安歇的港口那样的温暖. 我知道也会有些人不习惯柏林教会的敬拜方式,但是我知道他们还是会爱我们,接纳我们的,就好像我们接纳他们一样,毕竟敬拜的方式不能阻止我们来爱神,更不应该阻我们之间彼此来相爱,不是吗?

在主裏愛你們,一起在神國同工的伙伴

徐立, 偉苓 www.EuropeForChrist.or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