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代祷同工, (到底谁是故事中的主角?)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或读故事。曾经有一段时间,女孩子很喜欢读琼瑶的小说,男孩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在讀的時候女生想像自己是小說裏面的女主角;男生会想像自己是书中的楊過。所以我们的情绪也随着故事主角的遭遇而忽上忽下;除非你认为自己是故事里的坏人,否则每个人期盼故事的结局一定是好的。小说的作者在故事的布局也有意安排了许多精彩的情节,但到了故事的结尾,主角一定会有好的结局,否则这本小说或电影就不会有人看了。
没有人会想在电影里当个配角,我们都希望自己是电影故事中的主角因为配角的出现只是为了衬托出主角的重要性,而且在故事中配角的结局通常是不好的。一般人信主之后不知觉的也会带着这种思维方式来读圣经故事。圣经作者是最会讲故事的人,读圣经故事时读者一定会被故事的情节给吸引 – 先从故事中找到主角,接着期待看到主角有个好的结局,还有人甚至会把自己假想成那主角。
一般人认为在创世记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约瑟是四个主要角色;撒母耳记里的主角是撒母耳,大卫和所罗门;有人说使徒行传的主角是彼得和保罗。读创世记时我们会假想自己就是亚伯拉罕,和他一起出了吾珥;与他一起从不信神到认识神,到敬拜神;最后看到他登峰造极被基督徒称为“信心之父”。看到亚伯拉罕在信仰之路有好结局,不知觉中我们也会以亚伯拉罕为信心的榜样,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在信仰的过程从跌跌撞撞中,到最后能得胜,有个美好的结局。
问题是,那些人真是这些圣经故事的主角吗?如果真以他们为主角,读完之后你将会很失望,因为这些“主角”最后结局不见得是好的。亚伯拉罕到老还有骗人的习惯,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到今天还是彼此为仇;在信仰路上大卫犯了奸淫;所罗门迷上了世界的荣华富贵;彼得最后被钉死殉道;保罗被砍头殉道。难怪有些人读一阵圣经之后,就没兴趣再读了,因为他们认为圣经故事都是打打杀杀以及记载世人犯的各样的罪,都是负面的,而且里面的主角不见得有好结局!
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圣经故事中的这些人物都只是配角。不论是亚伯拉罕,大卫王,所罗门王,彼得,保罗他们在圣经故事中的出现永远只是扮演着搭配的角色。在任何的圣经故事里,真正的主角只有一位,那就是神祂自己。
配角在故事中的出现不仅是要凸显主角的特质,配角也被圣经作者用来引出一些料想不到的惊愕,目的是要强调一个重要的信息 – 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祂是信实守约的神,而你我虽然因着耶稣是信了神的人,但我们始终是个罪人,是一个蒙了神恩典和怜悯而存活的罪人。
这是圣经作者一贯使用的故事情节安排和写作方式。如果我们不清楚这布局和那重要信息,在读的时候我們很可能會錯过了圣灵在聖經故事里想要我们明白的重点。以下我举一些旧约和新约的人物例子来解释这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亚伯拉罕的故事,他属灵成长之路的记载主要是出现在创世記12章到20章。我们看到因着他有个弃绝多神教信仰的心志,神在亚伯兰75岁的那年呼召他出哈兰到迦南来跟随神(12:1-4),那段时间我们看到他在信仰的路上好像刚起步的婴孩,不仅缺乏信心因着饥荒而逃到埃及去避难(12:10),居然也因着怕死不相信神会处处保护他,而要求他妻子不要让人知道他们有夫妻关系(12:11-13)。
读到这里(创世記12章)我们都可以谅解亚伯兰的行为,因为你我刚信主之时也是如此 – 星期天在教会时还蛮好,也蛮属灵的,但一离开教堂我们就和神脱节了,很快又是我行我素地回到信主前的做事原则。所以今天碰到那些刚信主的人他们有些“不得体”的言语或举动时,我们都很能体谅,甚至会拍拍这些人的肩膀鼓励他们要坚持下去,只要过一段时间就会在属灵上成熟很多。
许多大教会因着人才很多所以一般人信主好几年都还无法成为同工,更不要说在教会当执事或当主日司会的同工了,但有很多教会只要是信主三四年的人就可以司会甚至可以当执事了,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的教会或查经班只要信主一年多就可以讲道了,因为他可能是那里信主最久的“资深”信徒。教会或查经班之所以会有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因为人才资源的不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相信人信了耶稣之后,他们的属灵生命是会成长的,因为神是活人的神。
在目前教会界里,那些信主七八年以上的信徒如果不能称为资深同工了,也可以成为教会或小组的主力同工了,否则这些人很可能只是不冷不热灵命没长进的教徒;所以在不少的教会,那些信主十几年也有心追求的信徒简直可以在那里成为长老或成为主日讲道的同工了,因为我们认为他们的属灵生命在经过这十几年的历练之后,应该是很成熟到可以成为大家效法的榜样了。
带着这样的心态和想法,当你我读亚伯拉罕在创世纪的表现时,我们会搞不懂为什么在创世記20章,亚伯拉罕信了神二十四年之后,圣经记载着他居然又骗了人要他妻子告诉人她只是自己的妹妹。上回骗人是刚信神之后对法老王,这回是他对基拉耳王亞比米勒(20:2)撒谎。经过24年的属灵成长,他应该是很属灵,不是吗?为什么他又犯了同样的错呢?而且作者指出亚伯拉罕两次撒谎的理由和害怕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很幽默地,圣经在第22章记载这位会骗人的亚伯拉罕居然能以超乎常人的信心把独生的儿子献给了神。为什么故事是这样写呢?
从大卫的故事我们也看到作者使用同样的笔法和布局。首先我们读到大卫的俊美(撒上16:12);看到他英勇战胜哥利亚的那面(撒上17章);我们读到大卫不论在平时或战乱时他与神一直保持了有问有答的亲密关系(撒上23章);我们也看到大卫对神感恩和敬拜(撒下6:21),一路我们看到大卫灵命的成长和成熟。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大卫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信徒了;但令人扼腕的是圣经作者居然在撒母耳记下11章记载了他和拔示巴犯奸淫的事。好像一副很棒的国画,突然画中有一角被人抹上了污点。幸好大卫的故事和他的命运并没有因着这件事就终结了,作者让我们看到神还是继续祝福了他,神纪念祂和大卫的约而祝福了大卫和拔示巴生的另一个儿子 – 所罗门。为什么故事是这样写的呢?
在新约圣经里我们也看到圣经作者有类似的故事布局和写法,比如在使徒彼得的故事。彼得大概是耶稣门徒中最有争议性的人物了 – 从当众夸耀自己是最爱他夫子的人(路22:33),到三次不承认耶稣是他的夫子(路22:54-62);后来进入严重的属灵低潮(耶稣死后,他带着一些耶稣的门徒回老本行去打鱼,约21:3),到圣灵降临那天在耶路撒冷因着他讲了一篇划时代的信息,带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基督的教会(使2:14);到最后他成为众教会的柱石(加拉太書 2:9)。
就在我们认为这位老练成熟的彼得灵命是登峰造极的时候,圣经居然记载了他当着犹太人面前不愿意承认信耶稣好过割礼(加拉太书 2:11-12),就像好几年前他三次当众不认耶稣是他的主。难道彼得没有成长吗?他应该是蛮有属灵的身量了,为什么彼得又犯了同样的过错好像亚伯拉罕信神那么久之后又骗了人呢?
不论你我是如何想的,圣经并没有因此判定彼得从此,好像棒球比赛那样,被神因着他的过错而判他三振出局。我们看到彼得最后还是被神重用成为当时教会很重要的牧者,在年老时他用生命的经历写下的彼得前后书到今天仍然是许多在苦难中信徒的安慰,为什么故事是这样写的呢?
以上这三个圣经故事最后提出的问题,答案是在一开始所说的–因为我们熟悉的这些圣经人物在故事中其实只是配角。配角是有限的,他们是要凸显主角的重要性。在任何圣经故事真正的主角是神祂自己。圣灵要你我看到人是有限的,即使是信了耶稣成了神的子民,信徒仍然是罪人除非我们能时时刻刻藏身在基督里。
使徒保罗对这奥秘是深有体会的。信主越久他越发现自己是个罪人甚至还认为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提摩太前書 1:15);但圣经故事所要带出的信息不只是这点(如果我们读圣经只是理解到这里,圣经就只不过是一本对人类罪状的控诉书了),圣经作者,也就是圣灵要信徒看到虽然我们信主之后还是有可能会犯罪,但神是大有慈爱和恩典的,只要我们能回到祂身边承认并离开自己的罪和过犯,然后继续坚持走在成圣的路上,神一定会不停止祂对我们的接纳和爱。
保罗知道人的行为是不可靠的,所以他坚持认为 – 人能被神接纳,人能进神的国完全是“因信而称义”。我们信主的人始终是个罪人,是一个蒙恩的罪人。我们能被神接纳是因为是神要在世人面前透过你我来彰显祂的恩典和祂的荣耀。保罗在提摩太前書 1:16写的也是这篇文章的结论 – 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
在主裏愛你們,一起在神國同工的伙伴
徐立, 偉苓 www.EuropeForChrist.org